在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论证会上 张力军强调发展循环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
发布时间:2015-11-17

本报讯 面对自然资源相对贫乏、单位污染负荷高居全国各省之首的严峻省情,如何有效破解资源与环境“瓶颈”,为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?江苏省的回答是: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消费方式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。4月l9日,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由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工程院院士和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,对《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》进行论证。江苏省省委常委、苏州市市委书记王荣致辞。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在论证会上强调,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,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选择。

  2002年以来,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转变,江苏省积极引入了循环经济的先进理念,在积极推进全省108家各类单位进行循环经济试点的同时,又面向全国公开招标,开展了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课题的研究。在高起点完成了循环型农业、循环型工业、循环型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4个专题规划的基础上,优化完成了《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》。该“规划”确立了循环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,即到2020年,基本建成以科技含量高、经济效益好、资源消耗低、环境污染少、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为特征的循环经济体系。为确保全省循环经济建设目标的实现,江苏省确立了经济增长、城乡居民收入、能耗、污染物排放强度、高新技术贡献率等16项循环经济建设指标和3个阶段要实现的目标。同时,还确立了全省循环型农业、循环型工业、循环型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4个方面的重点建设工程,包括循环型种植业、生态农业建设、清洁生产示范工程、生态工业示范区、再生资源回收基地工程、绿色CBD示范工程、生态物流示范工程、绿色消费“三绿”工程、循环经济基础设施等27项重点项目。

  专家组对《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》进行认真论证后认为,江苏省的“规划”,突出了战略性、科学性和前瞻性,具有创新意义。“规划”提出了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战略框架、基本目标和重点任务,指导思想明确,分析深刻全面,立意新颖,思路清晰,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可操作性。这标志着江苏省2005~2020年的循环经济建设工程正式启动。

 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在讲话中指出,循环经济就是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形势下,按照“减量化、再使用、资源化”原则,依靠科学技术、政策法规和市场机制调控生产和消费活动,以最低的资源能源消耗,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污染排放,实现经济、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模式。因此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、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行动,也是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战略选择。张力军强调,中国人口多,资源有限,经济基础总体上薄弱,技术管理水平低,经济增长方式粗放,生态环境比较脆弱。在这种基础上,要实现一个世界上13亿人口大国的现代化,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。用50年或更长时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,走常规的发展道路是难以实现的。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期,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,依靠的是大量掠夺其他国家特别是殖民地国家的资源,来维持少数国家、少数人口的超常规发展。当时无论是资源还是环境条件都是十分充裕,而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,我们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内市场,依靠国内的资源和环境支撑。循环经济就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,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战略选择。

  结合江苏省“规划”的实施,张力军指出,循环经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,要坚持突出重点、分步实施的原则。当前应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,一是认真贯彻落实《清洁生产促进法》和《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》,以节能、降耗、减污、增效为目标,广泛深入地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,使单位产品能耗、物耗、水耗及污染物排放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加快开展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的活动,树立一批经济效益突出、资源合理利用、环境清洁优美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企业典范。积极引导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、环境标志产品和其他绿色认证,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。要把生态省、生态市、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与循环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,丰富、拓展循环经济建设的内涵和层面。二是从优势产业出发,构建和完善产业链,根据产业链建设的需要,明确优先招商产业,实施相应优惠政策,并通过产业链之间的转移、转换及虚拟园区建设,逐步延伸产业链,提高产业的集聚效应,发挥综合效益。三是以现有的废弃物资源化和处理处置企业为主,加强产废企业之间、产废企业与废物消纳和处理处置企业之间的信息联系,并延伸区内外废弃物资源化和处理处置产业链,推动废弃物综合利用。四是要依靠科技进步。循环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依靠技术创新,有相应的技术做支撑。目前,虽然循环经济的理论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,但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明显滞后,特别是各行各业的循环经济建设的方式和实施途径也不一样,需要具体操作的措施和专业的技术指导。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、能量梯级利用技术、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、“零排放”技术、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、回收处理技术、绿色再制造技术等,不断提高单位资源消耗产出水平,尽快使资源消耗从高增长向低增长、再向零增长转化,使污染排放量从正增长向零增长、再向负增长转化。